一片旧楼倒下去,一群富豪站起来。日前,位于深圳核心CBD区的岗厦河园片区改造项目拆迁工作步入完
工倒计时。尽管未来城市新地标尚停留在图纸上,然而签订拆迁协议的原住民已摇身变成千万甚至亿万
富翁。
昨日,深圳福田区城改办向晨报记者介绍,迄今约有95%的岗厦原住民签署拆迁协议,而屡创新高的补偿
标准可让一些较大的家族获得近亿拆迁补偿。而有媒体统计,岗厦河园片区改造将造就10多位亿万富翁
。
一夜之间,岗厦原住民摇身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翁,即便在创造了无数致富神话,如此一夜暴富仍足以
震撼人们的神经。
违规建筑同样能获补偿
对于新兴的深圳来说,旧城改造从未停息,然而城中村拆迁似乎总是块难啃的骨头。“拆迁之处,遍地
违建,似乎是条定律。”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李津逵表示。
早在1998年,听闻深圳市政府有意对岗厦河园片区进行全面改造,文福贵的第一反应不是静待政策落实
,而是大兴土木,这一次他显然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房租。在文福贵看来,失去土地便意味着没有了安
身立命之所,而自己可以做的便是多捞点拆迁补偿。一时间,岗厦出现一股抢建潮。
深圳规划设计中心向文阔工程师向晨报记者介绍,出于对高额补偿的追逐,违建往往与拆迁赛跑,仅
1999年深圳全市新建超过10万栋违法私房和厂房。每当拆迁的消息传来,岗厦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施工
场面。政府命令叫停城中村建房,可岗厦的楼房却越来越密,楼层越来越高。
2006年7月,深圳福田区政府正式推动岗厦河园片区的整体改造。此时,当地政府发现,多年停滞让原本
阻力重重的岗厦改造变得积重难返:该片区总面积1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,居住近7万人
,改造规模与难度创下深圳之最。
“据我所知,城中村大多楼房存在违建,同样获得了补偿。”深圳知名律师、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
律师金焰对晨报记者介绍,岗厦存在大量违建建筑,但同样获得了赔偿,“纵容违建便是对遵纪守法市
民的亵渎,开创了恶例。”不仅如此,违建拆迁房甚至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。刘福贵向晨报记者透
露,十多年前便有非岗厦原村民买下一栋楼,当时看似价格不菲,如今已经是获利丰厚。“漏洞尤存,
硕鼠不止。”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军介绍,在1999年至2002年那一轮动迁热潮中,不少投机者多
方探听消息,骗取补偿。“听说要修路修房,马上种树、造房。”深圳国土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务员
无奈的表示,对于拆迁中出现的违建等现象,往往政府只能无奈“花大价钱息事宁人”。
“钉”出来的天价补偿
深圳的兴盛造就了岗厦这个城中村。几个月前,这里还生活着近7万人,楼房被形象称为“握手楼”,狭
窄的过道两旁满是店铺,人流如织,热闹非凡。然而伴随而来的脏、乱、差却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桎梏
。
动迁势在必行,但岗厦改造之路走走停停。2008年4月,文福贵家门前贴出一纸拆迁改造通知,岗厦河园
片区改造终于进入实质阶段,福田区政府给出的拆赔比是1:0.86(即实际1平方米面积按照0.86平方米计
算赔偿)。“这个拆迁补偿标准并不低,一般的拆赔比为1:0.8左右。”岗厦河园片区项目负责人金地集
团胡卫明向晨报记者介绍。然而大多原住民并不买账,与政府急切推进城中村改造相比,坐拥楼房收租
的原住民显然更耗得起,往往赢得更多的补偿。
如今文福贵楼房外墙上的门窗已经被拆走,屋内一片狼藉,但由于二楼房间内仍有租客,拆迁被迫停工
。这是原住民对拆迁补偿标准表达不满所使用的“惯用手段。”停工数月,拆迁公司浩丰达负责人愤愤
不平。尽管屋内设施已经拆卸一空,但由于有人居住无法动工,而楼房大多相连,进而影响其它相邻楼
房施工。“等一等,也许政府多少会再给点。”文福贵坦言是为了获得更多补偿。
按照最新公布的岗厦河园片区拆迁补偿的货币标准,住宅公寓每平方米补偿1.28万元,商业物业每平方
米补偿2.38万元,而拆赔比达到1:0.9。按照这一标准,文福贵7层楼房,每层200平方米共计1400平方
米,补偿金额近2000万。实际上,这笔补偿金额在岗厦400多户原住民中只能位列中游。岗厦共有409户
约900名村民,修建了580栋楼房。按照最新的补偿标准,每栋楼房将至少获得千万补偿。对于村内的“
名门望族”,补偿甚至接近亿元。而一年前,同处福田区的一处城中村改造,拆迁补偿为8000元每平方
米。
福田区城改办介绍,目前约有95%的岗厦原住民已经签署拆迁协议。福田区城改办主任郭鹏生在接收晨报
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原住民的具体补偿金额。对于有媒体统计岗厦河园片区改造将造就10多位亿万富翁
的说法真实性,郭鹏生笑语:“金额是按照拆迁面积计算,一些大家族获得的补偿金可能有这个数。”
原住民坐地收租月入数万
文福贵(化名)疾步走出墙面千疮百孔的旧楼,握着一沓钞票语气低沉地说,“这是最后一笔钱(租金
),以后日子难过了。”文福贵远去,身后租客王平一脸不屑地说:“人心不知足。”在深圳岗厦河园
片区一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7层楼房前,晨报记者遇到前来收租金的房主文福贵。52岁的文福贵是岗厦
原住民,穿着一件粉红衬衣,戴着一款时尚墨镜,派头十足。
而在30年前,他还是一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地道农民。文福贵依然清晰地记得,上世纪90年代初的
一个夜晚,几名内地客敲开了自家房门,要求借宿。“很快,整个村子都住满了外来人。”随着深圳特
区的发展,内地淘金者蜂拥而至,村民们发现,建房出租远比种粮赚钱,可谓一本万利。于是,岗厦村
民刮起了第一轮建房风,大片的耕地迅速被一栋栋楼房取代。记者获悉,岗厦约有15万平方米,409户人
家建起了580栋楼房,几乎全部用来收租。文福贵一家不甘落后,在最开始的时候,就在自家三间瓦屋上
加建起了二层小楼,二楼3个房间就专门用来出租。
后来,村里的房子更是越盖越高,文福贵原来的二层小楼,又变成了7层楼房。这幢楼四周方正,就像一
座碉堡。除了一条楼梯,所有空间都被分割成了一个个房间。租客王平深谙房东的生财之道,给记者掐
指一算,整栋楼共有45个房间,每间每月租金在800到1200元不等,文福贵每月坐地收租约5万元。
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大量的外来人口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来到了岗厦,但对于岗厦原住民来说这句
话并不适用,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家的房屋多盖一层再多盖一层,然后每个月等着数钱。随着大量外
来人口的涌入和大量自建建筑的兴起,这里越发变得脏、乱、差,大量的原住民便搬离了此地。2003年
,文福贵就置办了其它物业,搬离了岗厦。每月中旬,文福贵准时回来一趟收租。
“在深圳,当农民真幸福。”房客王平一脸羡慕地说,小伙子来自四川达州农村,在工地上做水泥工。
在他看来,自己和文福贵最大的不同在于,“娘把我生错了地方。”然而他想不到的是,还有更大的财
富等着他的房东。
[专家观点]
高额拆迁补偿终将转嫁到房价上
岗厦拆迁造就数十位千万甚至过亿富翁,如此高价拆迁补偿是否合理,引发热议。连续跟踪报道此事的
深圳记者态度悄然发生变化,“前一个阶段,报道倾向对原住民私产和权益的保护,而如今拆迁补偿已
经足够高,原住民先前的反对声只不过是讨价还价的筹码。”还有一种声音认为,岗厦拆迁出现高额补
偿源于深圳这座城市的价值提升,导致岗厦片区土地增值,而当地原住民只不过“幸运地搭上了免费班
车。”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表示,随着我国法制化的进程,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,以确保
社会公平;然而,眼下拆迁补偿日益高涨,必须警惕出现新的不公平。“我国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,
兼顾效率与公平,而拆迁暴富显然有失公平。”
如今,高额拆迁和过渡补偿费已成为影响旧城改造顺利推进的因素,对原住民过高的补偿无形抬高旧城
改造的门槛。“最终,这笔负担将转嫁给老百姓。”金焰律师分析说,为了尽快推进拆迁,开发商往往
高价满足原住民,但这笔高昂的补偿费将视作开发成本,最终体现在房价中。
刘军则认为,当前城中村改造夹杂着众多历史遗留问题,村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去了土地,也丧失了
安生立命之本,政府如今承担高昂补偿费实际上是为此前的漠视和放任买单。“归根到底,我国在旧城
改造和拆迁方面尚缺乏一部法律规范。”